【新民晚报】新民随笔:你若尚在场

  文/董纯蕾

  若是药学泰斗嵇汝运先生尚健在,今天该是他的百岁生日。可以想见,人们会自发地从世界各地而来,为嵇先生庆祝生日,和他说说话。这位一辈子客客气气、儒雅谦逊的大科学家、大教育家驾鹤西去已近八年,却仿佛从未离开。

  这个月上旬,嵇汝运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人们便是从四面八方而来,有家人、老同事、嫡系学生,更有自称嵇先生“门外弟子”“徒子徒孙”的晚辈后生,哪怕打着“飞的”而来,匆匆几小时又要赶赴下一程,也一定要来。

  出生于国民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那个旧时代,自幼便矢志要用良药普治国人顽疾,在竹篱黄泥的简易房和人心惶惶的防空洞中刻苦学习完成大学本科学业,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英留学却在事业渐入佳境时绕开各种暗障毅然归来,嵇汝运先生的人生有写不完的故事,今日读来仍教人动容。我印象最深的,是嵇先生的夫人、同为药物学家的李晓玉研究员的一段回忆。“老嵇2007年1月突发脑出血,直到2010年5月15日辞世,在华东医院住了40个月又4天。这段日子,他有时清醒有时昏迷。但凡清醒的时候,他几次三番同我讲,想回到药物所的办公室,在那里支一张小床就好。那样,他就可以边治病边看书了。”

  于是,除了论文之外,他还发表了众多综述,展望与分析药物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而正是这些文章,曾让多少年轻人,在迷茫中寻到了灯塔。

  于是,嵇先生领衔创制了很多药,就像他年幼时希冀的那样。在这张长长的“作品单”上,抗疟疾药物蒿甲醚曾被作为国礼赠予巴西,二巯基丁二酸钠是我国唯一被外国制药企业仿制的药。

  于是,嵇先生将很多人领进了新药设计的“快速路”,开拓了未曾想过的科学领域。

  这个春天,中国的科技创新环境与嵇汝运学成归来那年已今非昔比,在科学领域前沿探索的脚步已举世公认;在他的家乡——上海,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期·,其所在的张江正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这个春天,我们再度缅怀先生时,有了更多可以告慰先生的好消息。这个春天,有句歌词大概可以送给远去的嵇汝运先生: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