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陈凯先:让老百姓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好药

  新华网上海6月15日电(记者 仇逸)药物基础研究落后、创新薄弱,使得我国药物研发、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要从“跟跑”、“并跑”逐步变成“领跑”,在一代代我国科学家全力奉献的身影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是其中难以忽略的一个名字。

  “要让我国新药研发从大海捞针式的盲目试探,逐步转变为在一定范围内有理性地设计和发现,做到事半功倍。”这位长期从事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研究的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内较早发展了多种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理论计算和药物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探索药物构效规律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经过长期努力,他的同事和学生不断开拓发展,上海药物所药物设计和发现中心已经成为这个领域中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集体。他们在国内率先应用超级计算机,针对数十个重要靶标开展大规模的虚拟筛选,发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和候选药物;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开展基于基因功能的新药发现研究。

  陈凯先被人称为“战略科学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介绍说:“老所长陈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要把单位发展、个人事业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

  外表儒雅、内心刚强,接触多了,陈凯先的许多同事、晚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同事和学生说:和他在一起没有压力,出差他会自带拖鞋,晚上常常一起加班到午夜2点。从考入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药厂当水泵工、在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做技术员、未学一天法语前往巴黎进行学习研究,到之后的所长、院士、校长……无论什么艰难都挡不住他学习、工作的劲头。

  儒雅的陈凯先也有生气的时候。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同志说,陈校长对工作要求特别严谨、认真,容不得敷衍马虎。记得有一次,学校和一个重要的研究单位开展科研合作,陈凯先看到有关方面撰写的材料,有些文字前后大段大段重复,忍不住发了火。他自己从头到尾作了仔细的修改,不仅改内容也改文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我们的各级领导不能只习惯于给别人交代任务,更要身体力行去做好。”

  作为上海市科协主席,陈凯先对于科技创新有着深入思索:“我们现在往往对国际热点关注较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显得不足;对应用现有技术比较重视,对发挥自己的原创优势则注重不够。”他认为加强创新必须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但也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容忍、甚至鼓励一部分科技人员潜心研究、锲而不舍,“不管冷板凳也好热板凳也好,要有长期的坚持。”日本近年连续获得诺贝尔奖的启示值得关注。

  陈凯先表示,国家要高度关注我国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方面加强布局。例如,要重视和支持以中药和天然药为基础的新药研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和引领下,我国新药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一批重要进展、成果令人瞩目。当前要认真做好重大专项的‘十三五’规划,同时注意推动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我的梦想是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好药。”陈凯先告诉记者:“50多年前,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就缔造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之后又产生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发现和运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重大成果。当时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能做到的事情,今天更应该做到。我们有机会,更需要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