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降糖成分研究论文被《自然中国》列为研究亮点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化室叶阳课题组和澳大利亚伽尔文(Garvan)医学研究所合作的研究论文《Antidiabetic activities of tr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bitter melon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the AMPK pathway》(Tan, M.J. et al., Chem. Biol. 2008, 15, 263-73)被《自然中国》列为研究亮点。
    苦瓜作为日常食用的蔬菜,明代《滇南本草》就记载称苦瓜有“清暑、益气、止渴”的功效。近年对苦瓜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报道很多,但其中主要的降糖活性化学物质及作用机理一直未得到明确阐明。叶阳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谭敏佳从苦瓜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新的葫芦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并首次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对葡萄糖被细胞摄取的一个关键步骤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转位活性测试,首次发现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极高的刺激GLUT4转位的效价。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达到 1 nM, 明显高于现已发现的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通过激活调控葡萄糖摄取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的AMPK关键信号通路起作用。进一步在高脂喂养的胰岛素抵抗(HF)小鼠体内模型上测试发现,报道的两个化合物均能显著促进小鼠葡萄糖利用和脂肪氧化代谢,效价高于阳性对照药物二甲双胍和AICAR。该体内活性测试结果与体外测试结果相一致。
    该研究成果在苦瓜降糖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首次为长期悬而未决的苦瓜降糖作用作出了科学阐释,同时也为降糖和减肥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型先导化合物。
 
(供稿部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