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抗菌药耐药性,避免主动滥用
——访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缪晓辉教授
上海药物所《家庭用药》2011年4月号 记者 魏芳
在“百度”中搜索“缪晓辉”,第一条搜索结果就是那个他深以为自豪的、赫赫有名的、点击量已经超过500万的“缪晓辉个人网站”(网址是www.miaoxh.com)。没有多少花哨的设计,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网站,却倾注了他很多心血。仔细的人会发现,网站的“诊室咨询区”栏目里每一条患者咨询都被缪教授在第一时间答复,常常一名患者会一问再问,那他就一答再答;如果再仔细一点观察会发现,这个“第一时间”不是下午下班后,就是深夜,要么就是清晨,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休息时间。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但他却从不假手于人,用他自己的话讲“时间是挤出来的啊”。
在他网站上的“个人简介”栏目中有这样一段自我介绍:“我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医生,医龄26年。专科是感染病和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擅长于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和各种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的诊治。我是一个内科医生,其他系统的疾病也会诊治,但不很精。2001年底开始兼做行政工作,但不敢放弃临床业务和医学学术,不仅如此,由于分管全院的业务工作,包括参与全院疑难杂症的会诊和医疗纠纷的解决,因此而掌握了不少专科以外的临床内外科疾病诊治经验,颇有点‘万金油’的能耐。”有点幽默,有点自嘲,还有点小自豪,典型的“缪氏风格”。
谈到“缪氏”,记者又有感慨了,对缪教授印象很深的是他对自己姓氏的纠结。他调侃自己的“缪”姓“几乎天天被念错,被拼错”。他强调“缪读miao(音同妙),不是liao,也不是miu、mou什么的。”各位读者,有谁去找缪教授看病的话,可千万别再叫错了,缪教授可是已经很苦恼了。
缪教授的个人魅力太过耀眼,写着写着就有些跑题,言归正传,还是继续我们本期的采访主题——控制耐药性,从我做起。
“首先,要弄清楚滥用的概念,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用了,或者该用的用错了。‘用错’又包括药物品种、剂量、时间等用错了。这些都属于滥用的范畴。”缪教授开门见山阐明了“滥用”的概念。
当前抗菌药滥用分为被动滥用和主动滥用。被动滥用,主要是指在医院门急诊或者住院部,医生在患者身上滥用抗生素,这是抗菌药物被动滥用比较严重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但是病人很难规避“被动滥用”。
百姓要避免主动滥用
主动滥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主动要求医生开抗菌药 很多患者常常做出“逼迫”医生开抗菌药的“傻事”,这是当前抗菌药主动滥用最严重的问题。不少人只要出现发热、拉肚子、咳嗽、感冒等,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开抗菌药,有的还振振有词“上次就是吃某某抗菌药,疾病才好的”。殊不知,大部分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很多疾病比如感冒是自限性的,不吃药自己就会好,并不是抗菌药的“功劳”,抗菌药只是“歪打正着”凑巧了。还有拉肚子,可能有细菌感染,更多的却是病毒感染,资料显示,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细菌性腹泻,就算是“吃坏了肚子”,也不一定就是有细菌感染,污染的食物经过高温热煮或爆炒后,细菌早已消灭,但导致腹泻的毒素没有没有被破坏,吃进去后还会拉肚子,这时候是毒素在作怪,那么吃抗菌药也是没用的。
儿童“主动”(实际上不是患病儿童“主动”)滥用抗菌药的情况更为严重。小孩子最常犯的疾病就是发烧。要用抗菌药吗?大部分不需要。家长们却常常过于担心,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开抗菌药,还要开高级的、贵的,而医生往往也很矛盾,如果坚持不开抗菌药,万一孩子真是细菌感染耽误了治疗,又是一起医疗纠纷,甚至有的医生认为“用了总归比不用保险”,于是就“屈从”于家长了。这些问题很普遍。
自作主张、不懂装懂 “我很反对家庭小药箱里自备抗菌药,完全没有必要。究其原因。还是百姓们‘不懂’,没有基本的知识,不了解危害。”缪晓辉强调。政府为了治理抗菌药滥用,实行限售政策,在正规药店没有医生的处方是买不到抗菌药的,这也表明了国家的立场——不主张百姓自行购买抗菌药。可偏偏很多人不以为然,这次生病没吃完的抗菌药,或者家里其他人生病医生开的抗菌药,都备在小药箱里。牙痛了吃点,感冒了吃点,咳嗽了吃点……这其中大部分情况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就算是那些确实需要使用的情况,百姓真用对了吗?比如牙痛,可能是厌氧菌感染,需要吃甲硝唑,那百姓吃了头孢就不对因。这是药物种类选错了。还有药物剂量、疗程、服药时间等,都可能不正确,不同个体不同病情也有不同,同样一种头孢,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程是3天可能就够了,治疗尿路感染的疗程就得不少于2周,用药剂量也不相同。还有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的衰退,很多药物要减量服用;对于儿童,更有多种药物需慎用、禁用……这些都不是百姓自己能掌握的,说明书也只能作为参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正规医院看医生、遵医嘱。
抗菌药滥用的3个严重后果
抗菌药滥用会产生严重后果,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后果有三:
导致身体伤害 中国老百姓的古话“是药三分毒”是很有道理的,绝大部分药物都会有副作用。抗菌药应用过程中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肝脏、胃肠道等。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药物可损害听觉神经而出现平衡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等,甚至导致终生耳聋;还可以损害肾脏,导致肾功能衰竭,后果很严重;氯霉素可以损害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
抗菌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过敏反应。抗菌药的过敏反应往往很严重很剧烈,严重的话病人瞬间就可失去生命,抢救都来不及。应用青霉素G和青霉素皮试等能引起过敏性休克,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药、四环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亦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可引起皮疹,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多见,严重的皮疹当数剥脱性皮炎,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的。
上述因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教训不断地产生着。如果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些伤害和教训就可以降到最低或完全避免。
导致细菌耐药 这是跟“导致身体伤害”同等严重的后果。细菌一旦耐药,人类将步入“无药可用”的窘境,这很可怕,生病了没有药可用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细菌耐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抗菌药物的不可理使用,比如不该用药的时候滥用,耐药菌被人类自己慢慢选择出来并培养强壮;该用药时,没有用足剂量,而是小剂量“磨磨蹭蹭”,细菌不能彻底杀死,逐渐变异、筛选出耐药菌;还有疗程不够,该用一周的只用了3天,细菌没被完全消灭,又死灰复燃,产生耐药性;还有用药频率的问题,该一天3次的,只用了一次,体内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细菌也会耐药……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问题,百姓用药千万不能凭主观臆断来用药。
造成浪费 不可理使用抗菌药物势必造成浪费,增加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一旦出现了耐药现象,要花更多的金钱去治疗,还不一定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