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抗禽”攻关中展示出可贵品质

   2005年10月底上海药物所启动“抗禽流感药物研制紧急研究计划”后,全所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夜以继日,奋力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色地完成了抗禽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参加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付出了辛劳,贡献了智慧,展现了上海药物所人在面临国家重大需求的时候不畏艰难,能打硬仗的可贵精神。在他们中间,活跃着一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局,勇挑重担,忘我奉献,在科研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共产党员张士磊和共青团员陈驎的感人事迹就是药物所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张士磊是段文虎课题组的研究生、共产党员,参加了磷酸奥司他韦合成路线研究。他和课题组的同事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日打通合成路线,为研究所和国家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为此他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甚至通宵达旦。仅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通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通了12步反应的合成工艺路线。11月中旬正值中试放大实验的紧要关头,他突然收到家中的告急电话,父亲病危,希望他能够立即回家见上父亲一面。一边是科研攻关的重任在身,一边是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亲生命垂危,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士磊权衡再三,毅然决定留在了科研攻关的岗位上。时间紧迫,他只能打个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并在心底默默祈祷父亲能够熬过这一次,等他完成任务后再回家看望父亲。不幸的是,就在他日以继夜的忘我奋战的时候,父亲走了,没能等到见儿子最后一面。父亲的病故犹如晴天霹雳,给张士磊带来了无尽的悲痛,但工作还在继续,让他没有时间沉浸在悲哀中,他匆匆赶回家,料理了父亲的事后,便有立即赶回上海,连宿舍都没回,从火车站直奔实验室,又投入到磷酸奥司他韦的放大工艺研究中。
 
   陈驎是沈竞康课题组的青年职工、共青团员,她参加了磷酸奥司他韦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这段非常时期里,除了要完成艰巨的攻关任务外,她还要负责组里日常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面对大量的工作,她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业余休息时间,天天加班加点。但就在此时她母亲生患胰腺癌已到了晚期,生命垂危。为了尽快完成奥司他韦研发的工作,她把对母亲的惦念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一直默默的工作在攻关的第一线,没有时间回去陪伴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母亲病故了,陈驎也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士磊、陈驎以及参加攻关任务的多个课题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工艺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打通了小试工艺路线,使中试放大工作步入正轨,从而为药物所顺利完成磷酸奥司他韦合成工艺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攻关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罗氏公司宣布将中国内陆制造与销售奥司他韦原料和制剂的首个全面授权协议授权给予药物所合作的上药集团的消息传来时,张士磊和陈驎以及所有象他们一样参加此次攻关研究的科研人员都为经过艰辛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而收获的科研成果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人员,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了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