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所“世博大叔”的世博情结

药物所“世博大叔”杨涛然

“药物所出了个‘世博’大叔”,国庆节前一条令人自豪的消息不胫而走。

从4月23日至9月19日,利用下班和节假日时间,共进入世博园区22次,看完整个世博323个展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涛然成为继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之后的中国版“世博大叔”。中国人以空前的热情举办世博会,中国的普通观众更是以空前的热情走遍了每一个展馆,这是怎样的一种世博情结?

普通上海人的城市情结

“世博大叔”杨涛然今年58岁,是上海药物所的暖通高级工程师,他最喜欢的就是城市的热闹与繁忙,走在人潮汹涌的街头,他感觉到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可能与他多年前插队小兴安岭的经历有关。北大荒的美景或许在第一时间震撼人心,但是长期在寂静无人的山岭里插队落户,却在他的心里刻下了寂寞荒凉的阴影。以至于和同事一起去英国出差,大家被英国乡村的美景吸引,而他却强烈希望能去看看国外的大城市。“出了国门,却未能看到大城市”也成为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此次世博会就在家门口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勾起了他的回忆,却也种下了“世博情结”的种子。本届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上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的世博会,美仑美奂的场馆,气势磅礴的园区,先进的城市理念,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不出国门游历世界”也成为杨工参观世博主要动机。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理由和内心对城市的真切的热爱,杨工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世博园,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世博园所有的展馆他都看完了。

少排队也能看世博会

相比于“世博奶奶”扎根上海专职看世博,“世博大叔”杨工工作很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看世博。但是世博园区人流量高,排队长,展馆多也是让很多人望而怯步的重要原因。看完了所有的展馆,但只进场21次,且大部分场馆排队时间都没有超过半小时的排队效率,杨高工游世博还是有一些小窍门值得与大家分享。

杨工每天上班的路线是世博专线7号线,每天两次都会路过世博园区,于是他选择了在参观人潮逐渐退去的晚上去世博园。礼拜五的晚上是他去世博园的最佳时间。下班后,匆匆在地铁站买点晚饭,乘上地铁。没有第二天的工作压力,杨工充分享受静静地看世博的时间。进入世博园,先把不需要排队的馆看完,再有选择地排队看一些相对热门的馆,如德国馆、法国馆等,晚上排队的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大大节省了时间。

看热门馆也有窍门。杨工曾想晚些时候去看中国馆,因为中国馆即使闭园后也会保留。但是已经80高龄丈人特地来到上海指名要看中国馆,于是杨工早上五点多就排队预约到了中国馆,拿到预约券后又立刻去日本馆排队,半天不到就把两个最热门的展馆都看完了。而同样热门的沙特馆,杨工则选在人流量下降后的九月的一天,整个园区人流量只有20万左右,排队不到两个小时就顺利进入了沙特馆。

在观博时间上的把握,得益于杨工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看世博新闻。避开周末,杨工将观博的时间集中在5月-8月。经观察总结,周二、三、四晚上的人流量是最少的,因而也是杨工经常选择的观博时间段。如果你想了解世博的信息,问杨工是没错的。

看世博看出自己的门道

手持手机版百度百科,遇到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想查一下,杨工的世博会看得有门道。在非洲联合馆的集市上,他看到一块异常美丽的石头。用百度百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非洲大草原地底深处挖掘出来的像花一样的石头,名叫沙漠玫瑰石,特别稀少而珍贵。现已陈列在杨工家的客厅里。

在城市实践区,麦加的帐篷城深深地吸引了杨工。长年从事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他对麦加的帐篷城叹为观止,如此大人流量的临时城市的设计,非常合理和人性化殊为不易。

让他更加赞叹的是,此次世博园的组织工作也很细致周到,上海在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内,每天有条不紊地接待大批量的人流,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杨工注意到,世博会的工作人员为了有效组织人流和保持环境整洁,有很多好的做法。比如为了改善园区的环境,园区里新增了每隔十米的临时垃圾箱,甚至在排队的区域也设立了临时通道和临时垃圾箱,而为了节省空间,这个垃圾箱是活动的,方便人员通过。这些小细节,既保证了园区的整洁,也保证了高密度人群中能够有秩序地离开通道。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对世博也格外关注,他的夫人也多次与他同游世博园,两人的世博票共有28张。谈到游世博会的成本,杨工戏言,2000多元游遍世界还是很“格算”的。

9月19日晚上,从可口可乐馆出来,“世博大叔”杨工完成了他参观世博的“大满贯”。戏剧性的是当天晚上,在台北案例馆门口,他看到了“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山田奶奶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大满贯”,正在进行第二轮世博园的“深度游”。内向的杨工并没有上前攀谈合影留念,只是转身溶入了城市流光溢彩的人流中。

(供稿部门:办公室(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