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导师队伍 > 导师简介 > 中药学

姚胜

姓 名 姚胜 性 别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 电 话 13761060346 传 真
电子邮件 yaosheng@simm.ac.cn 个人主页 主页链接 专家类别 研究员
职 务
通讯地址 广东翠亨新区中瑞(欧)工业园健康医药示范区
个人简介
2008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之后留所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开展工作,期间在德国Wuppertal大学有机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22年7月新建研究组任课题组长。主要从事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结构新颖的活性天然产物发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开展结构改造和新药开发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Nat Communi, Org Lett, Acta Pharmacol Sin, J Arg Food Chem, J Nat Prod等国际期刊上。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科研项目等9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科院先导A“个性化药物研究”专项等多个项目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7项已授权。

教育经历:
1.2005.08-2008.06,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
2.2002.09-2005.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理学硕士;
3.1998.09-2002.06,武汉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医学学士。
工作经历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课题组长、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研发中心,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 德国Wuppertal大学有机化学系,有机化学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1. 结构新颖的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及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 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先导结构的发现、结构优化与新药研发。 

科研项目
    1. 2022.01~202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2,5-环氧-3-羰基-二苯庚烷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共价抑制剂的发现与结构优化;
    2. 2017.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药竹柏中具有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与构效关系研究;
    3. 2015.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杉科植物中松香烷型二萜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的发现及构效关系研究, 
    4. 2014.0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杉科植物中松香烷型二萜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的发现及构效关系研究。
科研成果

1. 首次揭示了双黄连口服液抗新冠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模式,发现首个作用于3CLpro的天然非共价小分子抑制剂,且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抗新冠病毒活性(APS, 2020, 封面文章),为清热解读中草药抗新冠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借鉴与优秀范例,在论文发表的2年内他引次数已超过150次;

2. 首次发现了两个作用于SARS-CoV-2 3CL蛋白酶的天然共价小分子抑制剂----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基于杨梅素与3CL蛋白酶的共价结合模式,发现邻苯三酚基团可作为靶向SARS-CoV-2 3CL蛋白酶催化半胱氨酸的选择性共价弹头。通过结构优化,得到口服生物利用度达18.1%的衍生物,为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提供了活性良好且具有口服给药前景的先导化合物(Nat Communi, 2021)。
荣誉获奖

代表论著
    1. Hu BT#, Li H#, Tang CP, Ke CQ, Geng MY, Yao S*, Xie ZQ*, and Ye Y*. Withaphysalins from Medicinal and Edible Physalis minima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J. Agric. Food Chem. 2022, 70, 18, 5595–5609. (共同通讯)
    2. Wang L#, Wu Y#, Yao S#, Ge H#, Zhu Y, Chen K, Chen WZ, Zhang Y, Zhu W, Wang HY, Guo Y, Ma PX, Ren PX, Zhang XL, Li HQ, Ali MA, Xu WQ, Jiang HL, Zhang LK*, Zhu LL*, Yang Ye Y*, Shang WJ* and Bai F*. Discovery of potential small molecular SARS-CoV-2 entry blockers targeting the spike protein,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22, 41(9):1167-1177. (共同一作,封面文章).
    3. Su HX#,Yao S#, Zhao WF#, Zhang YM#, Liu J#, Shao Q#, Wang QX, Li MJ, Xie H, Shang WJ, Ke CQ, Feng L, Jiang XR, Shen JS, Xiao GF, Jiang HL, Zhang LK*, Ye Y*, Xu YC*. Identification of pyrogallol as a warhead in design of covalent inhibitors for the SARS-CoV-2 3CL protease. Nat Commun., 2021, 12, 3623. (共同一作)
    4. Wang X#, Peng X#, Tang CP, Zhou SZ, Ke CQ, Liu YL, Yao S*, Ai J*, Ye Y*. Anti-inflammatory Eudesmane Sesquiterpenoids from Artemisia hedinii. J Nat Prod, 2021, 84(5):1626-1637. (共同通讯)
    5. Su HX#, Yao S#, Zhao WF#, Li MJ#, Liu J#, Shang WJ#, Xie H, Ke CQ, Hu HC, Gao MN, Yu KQ, Liu H, Shen JS, Tang W, Zhang LK, Xiao GF, Ni L, Wang DW, Zuo JP, Jiang HL, Bai F*, Wu Y*, Ye Y*, Xu YC*. In vitro anti-SARS-CoV-2 activities of Shuanghuanglian and its ingredient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20, 41(9):1167-1177. (共同一作,封面文章). 
    6. Xue YR#, Yao S#, Liu Q, Peng ZL, Deng QQ, Liu B, Ma ZH, Wang L, Zhou H, Ye Y* and Pan GY*. Dihydro-stilbene gigantol relieves CCl4-induced hepatic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mice via inhibiting C5b-9 formation in the liver.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20, 41, 1433–1445.(共同一作) 
    7. Feng L, Mandi A, Tang CP, Kurtan T, Tang S, Ke CQ, Shen N, Lin G, Yao S*, Ye Y*. A Pair of Enantiomeric Bis-seco-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Cryptomeria fortune.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8, 81, 2667-2672. (共同通讯)
    8. Huang XH, Tao LX, Ke CQ, Tang CP, Zhang HY, Ye Y, Lin LG* and Yao S*. Taxodikaloids A and B, Two Dimeric Abietane-Type Diterpenoids from Taxodium ascendens Possessing an Oxazoline Ring Linkage, Org. Lett., 2017, 19 (3), 556–559. (共同通讯)
社会任职
1. 2020年-至今,上海市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教育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 中国科学院大学就业信息网